男女主角分别是沈清棠季宴时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全文小说开局流放分家,神秘夫君骗我生崽沈清棠季宴时》,由网络作家“墨染千书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什么好事都想占!坏事做尽自有天收。”“对!小娘子你莫怕!咱们北川县没那么多讲究,女子也能顶半边天,什么名声不名声的,过好日子才重要!”“就是,你比那些想要贞节牌坊却比窑姐儿还脏的人强多了!”“……”沈家大房二房的人十分震惊,面面相觑。女子大过天的名声,这北川也不在乎?沈清棠倒是不算意外。她几次来城里卖山货和鱼,知道北川县民风和京城大不相同。北川地处边关,常年有战乱,家里的壮丁时常就会被抓壮丁。人口出生和补给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死亡速度。家里当家做主的大半是女人。不是京城贵妇掌家那种当家,而是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担起来。家里要照顾老人和孩子,还要下地耕种或者出摊做生意养家糊口。什么女子贞洁、名声,在活着面前一文不值。否则,沈清棠怎么敢拿自己的...
什么好事都想占!坏事做尽自有天收。”
“对!小娘子你莫怕!咱们北川县没那么多讲究,女子也能顶半边天,什么名声不名声的,过好日子才重要!”
“就是,你比那些想要贞节牌坊却比窑姐儿还脏的人强多了!”
“……”
沈家大房二房的人十分震惊,面面相觑。
女子大过天的名声,这北川也不在乎?
沈清棠倒是不算意外。
她几次来城里卖山货和鱼,知道北川县民风和京城大不相同。
北川地处边关,常年有战乱,家里的壮丁时常就会被抓壮丁。
人口出生和补给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死亡速度。
家里当家做主的大半是女人。
不是京城贵妇掌家那种当家,而是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担起来。
家里要照顾老人和孩子,还要下地耕种或者出摊做生意养家糊口。
什么女子贞洁、名声,在活着面前一文不值。
否则,沈清棠怎么敢拿自己的清白名声说嘴?
二伯经商,心眼多,见势不对,招呼二伯娘和沈清鸣,“你们先回家吧!母亲那里还需要人照顾。”
二伯娘点点头,硬拉着不情愿的沈清鸣往人群外走。
却又被人群堵了回来。
“你们这么多人刚才还气势汹汹堵人家小娘子,现在人家才开口说两句话,你们走什么?”
“还用问嘛?做贼心虚呗!”
“那更不能让他们走了!横竖得听完小娘子的话再说。”
二伯娘和沈清鸣被推搡了回来。
沈清棠偷偷在自己大.腿上掐了把,让眼泪流的更急一些,“我爹爹和娘亲舍不得我死,又不愿我拖累家中其他姐妹,便咬牙提出了分家。
我们因为大伯犯错,被抄家流放,到北川时身无分文。
当然,身无分文的只是我们,大伯和二伯家多少还有些银钱,否则又能行贿官差?”
二伯娘闻言反驳:“你大伯家有钱,我们可没钱!”
“都是流放,为什么我们没钱饿得面黄肌瘦,你们养的白白胖胖?”沈清棠反驳。
众人来回打量沈家人。
沈清棠和李氏确实很瘦,最近总在户外劳作,脸上还有些沧桑。
尤其是沈清棠,瘦瘦弱弱地挺着个大肚子,让人心疼。
反观大房二房,没多胖但是气色红润,肯定也没受多少委屈。
加上先入为主,大家对沈清棠的话更信几分。
二伯娘噎了下,“谁白白胖胖了?”
她一路也是受罪过来的。
可惜围观群众并不买账。
沈清棠也没接话,继续道:“说是分家,我们一家四口没分得一文钱。咱们北川县安家落户有扶持,但是我们家也只分得一百文和两斗小麦,不像大伯二伯你们能分得一千钱,还有那么多斗小麦。
我们家四口人,我还是个挺着大肚子的,只有我爹和我哥两个劳力,现在还在深山里砍树,想盖一处容身的屋子。
可你们足足二十多口人,十几个劳力赚钱总比我们多吧?”
大伯母忍不住出声反驳:“咱们从京城流放来的,谁都白手起家,大家都穷,这总不是你们不管你祖母死活的理由吧?”
就算北川县百姓不在乎女子名声,难不成还能连孝道也不在乎?
果然,人群一边倒的议论声小了不少。
就连一直帮沈清棠说话的妇人也开口劝:“小娘子,不管你们跟你这大伯、二伯家有什么恩怨,老人还是要管的。”
沈清棠点头,抹了把眼泪,“是,我们是该孝顺祖母。可孝顺不能只用嘴说是不是?大伯二伯家说没钱,却租住在这城里五百文一月的院子里。
树砍回来还要在上面用斧头砍出痕迹和沟槽,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,这一步叫剁花。
然后找些树枝、树叶把沟槽遮挡起来叫做衣。
香菇不喜阳光,还要挑个背风处。
沈清棠弄的第一棵树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十天。
目前来看只有寥寥无几的菌丝。
不知道是树木没选对还是天太冷亦或是树干欠打。
树干真会欠打,用棍子在沟槽旁敲敲打打叫惊蕈。
她拿着斧柄在树干上相关部位敲击了一遍。
第二棵树,沈清棠在上面凿了小孔,把平菇根上撕下来的小段塞进去用木屑填上。
再次做衣。
目前,还没有出菇。
沈清棠还在树上种了些木耳。
现在也还没有动静。
沈清棠还知道一个用棉籽壳种平菇的办法。
她打算等去城里时,找老乡买一点儿回来试试。
其实更好用的是玉米芯,只是不知道大乾这时候有没有玉米。
反正沈清棠在县城没见到过。
***
又是两天过去。
新房的地基石终于找平抹齐。
建房最关键的一步迈了出去。
接下来是砌墙。
盖房子砌墙的宽度有讲究。
一般是两块土砖的宽度或者一块土砖长度。
土砖呈井字形垒砌,一层横一层竖。
缝隙里用掺了碎草和熟石灰的泥抹平加固。
从地基石往上约一米的高度最好砌。
父子俩一个和泥一个砌砖。
和泥属于小工的活,而砌砖则属于技术活。
沈屿之做梦都没想到,曾经为了显摆勤学苦练的丹青这会儿有了用途。
他砌的土砖板板正正大小一致,他垒出来的砖墙横平竖直,两层砖之间的缝隙大小宽窄几乎一样,很是美观。
沈屿之不觉得这跟丹青有什么关系。
沈清棠一直说这是他绘画时培养出来的美感。
沈屿之一度怀疑这是女儿为了让他干活诓骗他的话。
不过也不重要,横竖都得干活。
又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。
爷俩再次掌握了新技能。
午休吃饭时,沈清棠不遗余力地夸他们父子。
“爹,二哥,等房子盖好,若你们再去应聘修城墙,一定能成!”
沈屿之没好气道:“能不成吗?我们爷俩一个瓦工一个木工都是技工呢!”
他们刚流放到北地时,肩不能提,手不能挑。
这才不到一个月,掌心磨起了茧子,能挑水能和泥能砌墙。
再去修城墙,肯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。
沈清棠笑着点头,“对,你们比普通的工匠还要多一百文的工钱呢!”
修城墙就是建筑工。
不管瓦工还是木工都属于技工,要比小工的工钱多一些。
李氏掰着手指头算,“那你们爷俩一天是不是就能赚七八百文?十天就是七八贯钱?一个月也能有二十贯钱?那不就是二十两银子?”
沈屿之用衣袖擦了下李氏脸上的泥点,“自从当家后,你也变成财迷了?哪来的二十贯钱?现在冬天不修城墙。就算开春了一个月也要有几天休沐呢!
何况也给不了那么高的工钱。”
李氏羞红了脸,嗔怪道:“我还不能说说了?”
一家四口在山谷里生活以后,沈屿之对她反而越来越亲昵,不像在京城时,经常看不见他人。
沈清棠跟沈清柯对视一眼,兄妹俩有默契地低头扒饭,假装没看见。
沈清棠更是咽回纠正李氏的话。
李氏算的账是理想状态。
大伯娘和二伯娘两妯娌对视,齐齐皱眉。
二伯娘圆滑,见三房母女半点不在乎脸面这么豁的出去,忙换了话题,“弟妹,不管咱们三家有什么误会,咱们都为人子女,孝敬老人总归是应该的吧?
母亲她身体在路上就不怎么好,你是知道的。
来了北川前几日本好了些,这两日不知道是染了风寒还是过了病气,又严重起来。
我们两家已经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母亲看病,眼下,也是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你们。
想着,你们几次来城里卖山货,手里比我们两家宽裕些。
我们也不多要,给五百文就够!
虽说咱们分家了,但是我们两家出钱出力照顾母亲,你们总不能一点儿都不管吧?”
李氏是传统的后宅女子,相夫教子,孝顺老人是刻在骨子里的教条,闻言深觉有理,想掏这钱。
只是以前遇事习惯听沈屿之的,现在习惯听沈清棠的,何况现在家里钱大都是沈清棠赚的,下意识看向沈清棠。
沈清棠哭得更大声,一边哭一边起身,弯着腰要去撞墙,“呜呜!你们都想逼死我,我那不活就是了!”
众目睽睽之下,沈清棠自然是寻死不成。
大伯、大伯母,二伯、二伯母都气得脸色铁青,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对沈清棠。
就连沈清丹和沈清鸣也看傻了眼,不知道作何反应。
围观群众里,有热心肠的妇人拉住沈清棠,柔声劝:“小娘子,你还怀着身孕不宜大哭,别伤了身子!有什么委屈你说出来。”
“对,说出来我们给你做主!”
“就是,咱们北川县不是你们京城,可不兴谁官大就能欺负人!”
“小娘子莫怕!咱们北川县是宁王封地。宁王已经及冠马上就要来封地,他们若真欺负你,我带你去宁王府告状!”
“张家老三,你快别吹牛逼了!宁王也是你想见就能见的?”
“见到又如何?听说那个宁王从小就摔坏了头,是个傻子!找他也没用!小娘子,你信他还不如信我,我大舅的三外甥的干儿子的姨娘是县太爷的外甥女的大姑家的邻居。
我带你去找县衙告状。”
“你们几个闪一边儿去!”扶着沈清棠的妇人轰人,“没看见人家是家事?还告来告去!县太爷哪有功夫处理这些小事?咱们老百姓就讲个理字!谁来也得讲理。小娘子,你莫怕!”
沈清棠抽抽噎噎道:“都说家丑不可外扬,可我实在忍不下去!你们都知道我们是流放来的。”
围观百姓纷纷点头,丝毫没觉得流放来的人有什么不对。
北川县,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都是流民。
流放的流。
大伯父素来要脸,朝大伯母使眼色。
大伯母对现在油盐不进的沈清棠很是头疼,收到沈岐之的示意,也只能出声警告:“清棠,你都说家丑不可外扬,有什么话咱们回家再说!”
沈清棠回头一脸哀戚地望着大伯母,眼眶通红,眼角含泪,“大伯母,我哪里还有家?你们因为……”
沈清棠低头摸着自己凸出的肚子,“你们为救自己的女儿把我推进火坑,结果看我怀孕又三番五次羞辱我,说我连累家里其他姑娘名声,还想逼死我!”
扶沈清棠的妇人闻言,目光扫过沈家大房二房的人,“小娘子,别难过!你再大点儿就知道,有些人呐长得人模狗样,实际上比畜生还坏!
李氏娘家是标准的书香门第,她嫁人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嫁人后相夫教子,擅长针织女红以及琴棋书画。
流放前别说祖母还掌权,就是祖母放权也轮不到三房当家。
日常就是个闲散的富家太太,活到北川县已经是李氏命大,让她为生计盘算,着实为难她。
沈清柯好些,根正苗红的沈家嫡孙,君子六艺学得不错。但也是个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少爷,平日读个书都有两个书童伺候。
打猎、打工或者种地都不会。
一家四口唯一的变数就是沈清棠。
原主不用说,标准的千金小姐。
但换了芯子的沈清棠穿越之前是个小有名气的网红博主。
深耕的领域恰好就是:如果穿回古代怎么怎么样。
写过爆火文案拍过热门短视频,是行走的穿越宝典。
熟知种田发家一百零一种谋生手段,宫宅斗七十二计和孙子兵法。
只是乍然穿来就面对这样的处境,有种一筹莫展的无力和茫然。
良久,沈清棠率先打破沉默:“关于明天去县衙赊账,你们想好要赊什么吗?”
想在北川县活下去,要么打工要么想其他法子谋生。
打工就是去城里给有需要的大户人家帮工或者去当修筑城墙的苦力。
不过北川是穷乡僻壤,城里也没多少活,多数壮劳力都会选择去修筑城墙。
小说或者电视剧里的流犯到目的地后都会被安排去修城墙。
在北川县想也别想,老弱病残根本不要。
修城墙得管吃管住,北川军队不养闲人。
三房这一家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,都不是打工的料。
最起码现阶段不是。
其他自谋生路无非是打猎、耕种、做生意等。
做生意要本钱,打猎需要弓箭,耕种需要种子农具。
对于被先抄家后流放的人来说,既没做生意的本钱也没打猎耕种的能力。
幸好北川县衙对刚加入北川的新百姓有优待,可以提供安家落户的基本保障。
做生意县衙出本钱,打猎或者耕种也会提供相应物资。
除此之外,还可以预支一部分钱用来租房安置。
当然,不能白给,来年收了粮食、打到猎物或者其他途径赚到钱都要再连本带利还给县衙。
要是想赖账,那就真要钱没有就要命。
至于能借出多少,由县衙评判。
三个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
沈父沈母两脸无助。
沈清柯犹豫着开口:“看看能从县衙借出多少银钱吧?得先租一个小院落脚,然后……我去给人抄书信赚钱补贴家用。”
沈清棠摇头,“咱们一路过来,这北川县什么情况你们都知道,有几个舍得花钱代笔书信的?
就算有,一条街上掉下块石头砸倒十个人得有九个是代写书信的。
咱们初来乍到拿什么跟别人抢?”
北川县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,目不识丁的一般犯不了被流放的罪。
相反被抄家流放过来的人家,连家里的妇孺都能读读写写。
代写书信不行,打工打猎他们更不行。
“那……那怎么办?”李氏无助地看着沈屿之,“总不能刚分家就去跟大房低头吧?”
沈屿之羞愧地低下头,从小到大依赖父母大哥安排的他确实有这想法。
“不至于。”沈清棠闭了闭眼,咽下满心无力感,不再藏拙,“明天看看能佘多少银钱再说。希望能够找个落脚处,再有剩余的就做个小买卖。”
原因无他,一把斧头效率太低,而且卷刃了。
再者,沈清棠捡了不少山货,可以摆摊卖一卖。
他们到集市上时,时间还早,摆摊的人不多。
沈清棠让沈屿之和李氏看着摊子,自己和沈清柯先到集市上去打听下行情。
卖东西也是有潜规则的。
比如同样的东西,大家都卖十文,只有你卖五文。
赚不赚钱先不说,一定会遭到同行排挤针对。
沈清棠还让沈清柯背着桑黄去几个药铺问了问回收价格。
一斤桑黄大概在二百七十文到二百九十文之间。
但是桑黄不是日常批量用药。
北川这些药铺不是有大夫和药童自己去采药就是有固定进货渠道。
最后还是把价格压到二百六十文,才有一家药铺同意收购沈清棠的桑黄。
沈清棠总共捡了三斤七两八钱桑黄,卖了九百八十三文钱。
好说歹说让掌柜凑了个整,给了一千文也就一贯钱。
穿成一串的铜钱拎在手里还挺有分量。
沈清柯很开心:“等明天我也跟你去捡桑黄吧?这玩意还挺赚钱。”
沈清棠摇头,“只是乍然看挺赚钱。我打听过在城里打工的壮丁一天工钱差不多也有三百文。
再说,附近就那么几座山,我现在已经找了一大半,剩下的最多还能卖个七八百文。
冬天山珍和药材都少,养不活咱们一家人。
想赚钱,我们还是得想别的门路。”
沈清柯一听就知道沈清棠有了想法,追问:“你打算做什么?”
“种菜。”
“种菜?”
沈清棠点头,“咱们那有温泉,温泉边上现在就有绿植,想必也能长菜。现在是冬天,蔬菜比肉还稀缺,若能种出来,一定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前提是得能种出来。
沈清棠还想要一个古代版的温室大棚。
只是现在资金和人力都有限,急不来。
兄妹俩说着话就到了沈屿之和李氏守着的摊子前。
沈屿之站在摊位旁,见人过来,不但不上前招呼,还背过身。
李氏倒是没挪地方,只是扯了衣袖挡在脸前。
沈清棠:“……”
哭笑不得:“爹,娘,你们俩这是在做什么?”
沈清柯轻咳一声,猜测:“应当是脸皮薄,不好意思叫卖。”
沈清棠:“……”
把这事忘了。
大乾朝的社会地位顺序也是士农工商。
商人最末。
沈屿之和李氏能在不见人的山里劳作,但是到集市上摆摊还是放不下架子也张不开口。
沈清棠无语,不过可以理解。
于是让他们三个人去逛街,自己守在摊位前叫喊。
沈清棠一个网红博主没少直播,当然不怕摆摊丢人。
而且叫卖都跟别人不一样。
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!十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,但能买到山货。”
“男人和外室卷钱跑路,我把婆家珍藏的山货偷出来卖!不为赚钱只为出气!给钱就卖!”
“……”
第一句是模仿2元店的。
天天在倒闭清仓,永远不关门。
第二句是江南皮革厂倒闭的梗,传遍大江南北的姐夫带小姨子卷钱逃跑。
新鲜有趣且大胆的吆喝声,很快吸引了一些人围观。
不论古今,总有些大聪明会信以为真,也会有真聪明提出质疑。
“你婆家珍藏的就这种山货?咱们北川县山上到处都是嘛!”
“人家就是为了糊口,随口瞎编说的话你也信。”
“为啥不信?若不是有难处谁家能让自己婆娘大冬天挺着肚子出来卖山货?给我来十文钱的冬菇。”